其他
美国本土的地又大又好,为什么没有出现过文明古国?
美国本土的地又大又好,为啥古代从来没有出现过文明古国?
| 答主:岚光破崖绿以前回答过美洲相关的问题(从西方人登陆美洲到美国开始大规模侵略北美,中间隔了三百年,为什么期间北美印第安人没有做好准备?),答案可以平移过来,大体适用,只加了前面几段,懒得重写了。那些什么烂地说,未开垦的处女地都是好地,何来烂地。现代乌克兰古代基辅罗斯黑土地同北美一样是好地,一样是开垦较晚,基辅罗斯早期政权 882 年至 1240 年,比起其他文明早发晚很多,也就是诺曼人 1066 年征服英格兰时间段,与跨洋殖民征服者种族融合时代同期,不用等到工业文明,受惠于技术传播和早就有马匹以及东西贸易需求等有利因素。北美没有发展并非因为所谓烂地这种烂梗,而是地理阻碍和缺少技术贸易等因素。所谓烂地梗,不过是早期移民死亡多,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华人早先下南洋时近一半的死亡率,约有几百万华人的死亡,包括更早公元初去南方去云南,那死亡率更高,这说明东南亚和云南是烂地吗,只是正常的生物不适应,不仅人类如此,动物植物跨地区生存,也会面临死亡和繁衍的换代适应。马迁在其著作《史记·货直列传》中曾经提到「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意思是江南气候潮湿,人不能长寿,而遍观史料,我们也容易发现古代被派往南方就任的北方官员不仅任期短,而且死亡率也高。人类其实对气侯的适应能力往往通过繁衍后代才能适应。古代欧洲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欧洲人在农业产出要等到引入中南美洲原住民驯化好的农作物并靠着工业革命出现才反超亚洲水平,还要从中国偷茶叶种植、制瓷和养蚕丝织技术。早期换地开拓任何移民都会付出适应环境代价,特别是封建时代农业落后的地区(15 世纪末,英国还是个较为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家,直到工业革命前黑死病夺去了大量农民生命,带来了重大变革的契机),这不是所谓烂地梗的理由。关键点:地理所限,气候原因,缺乏技术交流,没有交通工具
先看地理:
相对的,欧亚大陆整个一体偏向北半球,纬度差别只相当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区别。各支完全不同的人种文明此起彼浮,虽然路途遥远,但中亚草原通道和海洋通道保留了沟通贸易的途径,中间游牧民族和海洋商业的兴起补足了早期农业帝国的沟通短板。南北美之间人种相似,又因为环境孤立整体落后。如果地理上南北美的西侧没有庞大的纵向山脉,由大片平原连接,那么历史格局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北美以游猎为主,中南美洲气侯以农业为主,原住民印第安人之间分属不同部落,北美从来就没有统一过,没有马这种长途交通工具,也没有车轮这种技术传播过来,只靠人力和驼羊,中南美帝国之间势力都辐射不到,更先进一点的中南美帝国根本没有征服北美的想法和能力。可以说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对两边都毫无影响。北美部落由于游猎性质,产生只够自用,只有一些牛皮还扎了帐篷,中南美农业更发达,也有高山动物驼羊皮,所以没什么彼此的贸易需求。通过地形图就更容易理解了。文明不发展,部落不统一,人类在近一两千年的快速崛起与文明间的相互交流有直接关系,人类从来不是一地可单独发展,而是交流战争反复促进的。北美这种两边是山,南北被地理气侯和文明发展水平所限的,不知道也根本不关心另一侧大陆的事情根本不奇怪。再看看气侯:
事实上,美国冬季平均温度比同纬度亚洲要高 12,最低温度差不多,极端温差变化大时温度可能更低,美国的特点就是气温大起大落,冷得快,但放晴恢复也快。说北美是烂地没法活人?那中国北方的气温岂不是比美国更无法活了,笑。美国冬季 1 月 0℃ 等温线位于 38°N 线附近,比中国偏北 4 个纬度,冬季温度比中国同纬度地区高。例如,地处太平洋沿岸的纽约(40°43'N)1月平均气温 -1℃,比中国沿海秦皇岛(39°55'N)的 -6℃ 明显偏高;地处内陆的盂菲斯(35°09'N)1 月平均气温 5℃, 比同处内陆的中国开封(34°48'N)的 -1℃ 高出 6℃。要说冷极,中国最冷的是内蒙根河市,1 月份平均气温的最低值(-37.2℃)和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43.5℃)是全国的最低值,极端低温 -58℃,它所在呼伦贝尔是蒙古族真正起源最核心地区之一,蒙古帝国曾经强大不用多言。面对低温,古代牧人有马可以季节迁徙,马、车这些在北美是缺乏的。美国西海岸北段具有典型的海洋件气候,南段具有冬暖夏干的地中海气候,这是中国西部所不具备的。与中国相似,美国中东部的冬季寒潮常造成大风降温,使越冬作物发生冻害。由于美国缺乏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不像中国有很多地形气候可以利用,果树冻害比中国重;但又因冬季多雪,小麦冻害要轻于中国。美国中部的陆龙卷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夏季中南部常出现热浪灾害,墨西哥湾沿库的飓风常造成严重的损失。北美平原地区动植物丰茂,游猎所获够部落发展,不需要大规模出外航海,冬天由于地形无阻挡,导致冷空气直下很寒冷。北美地形就是个通风管道。北边寒潮下来很畅,南部暖湿但飓风很猛。在工业文明前,又缺少车辆和马这两种事物的情况下,人力农业很难发展,没有农业也就没有大量驯养北美暴躁野牛的强烈需求,庞大野牛群是天然食材。就像有人问非洲人为何不放牧不种粮食,因为季节变化极端,动物太多了,北美也有类似的问题,游猎可自足没有需求,所以农业需求小又没有畜牧,没有矿产手工业,就没有大规模贸易的需求。因此北美部落更加落后。每个部落都仅够自足,无力统一整体大陆,有什么余力去接触南边山地的印第安人,顶多靠南边的部落会接触到中美洲的部分农业技术。再看看南美,雨林占了相当的面积,然后雨林南北是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一层层阻断,然后是西侧整个山脉贯通,雨林的另一侧是海,人类居住地就被自然隔绝开,南北人类之间的环境温度差异非常大,减低了交流的迫切性。印加文明由于农业发达,其实已经开始冶炼青铜器,虽然发展缓慢,但如果再有几百年,可能发展到铁器时代。没有山地交通工具,没有海洋贸易,就没有消息传播。就连战争都是南北各打各的,为何你会以现代眼光认为他们会知道另一边的征服与毁灭,就算知道怎么会知道和自己相关,并有所准备呢,文明生产力太低,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只有新的技术输入,才能可能提高战斗力,其实北美部落虽然落后,但在和殖民者的贸易过程中获得掌握马和枪的使用还是很快的,只是他们没有制造业,毛皮贸易什么取得的物资对于战争是杯水车薪。BTW:(以下观点我不完全认同,之所以列出,我认为也只是可能因素之一,但这种科学分析显然比知乎上的团建认知活动要有价值得多)欧洲有学者认为其起因为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导致美洲本土农业社会崩溃,大量农田被废弃成为森林,固定了太多碳,最后导致小冰期。「小冰期」的发生部分是由于美洲人口降低,自然植被再生大量吸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显示人类的活动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影响到了地球气候。研究小组推算,至少 5500 万公顷的土地,既相当于法国国土面积,随着原住民人口的急剧消亡而自然退耕还林。
植被重新覆盖土地继而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了 7-10ppm(即空气中每百万分子中有 7-10 作者之一马斯林(Mark Maslin)教授说,把它放到今天来看,我们现代社会燃烧化石燃料每年大约产生 3 个 ppm,所以在那个时期二氧化碳被从大气中吸纳的程度是非常显著的。
马斯林说,在 1500-1600 年代发生的地球明显冷却,历史上被称为「小冰期」,自然的环境变化是导致冷却的一个因素,但发生那样规模的冷却,种族灭絶造成的二氧化碳下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 答主:子纯质夫美国的地形只是工业时代好。五大湖、密西西比河适合发展工业。农业时代,美国这片广袤的平原没有东西向的山脉,季风在冬天可以长驱直入,冬天一旦出现极端情况,农业时代的文明就会被迫重启。这样的地方,在农业时代怎么可能能发展出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呢?
| 答主:程墨Morgan其他回答都提到了北美的气候问题,我想补充一下,北美的地理因素也是导致难以发展处文明古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拿北美的中南美邻居一比较,就看得出差异了。中南美古文化——其实绝大部分古文化——都是基于农业和驯养畜牧业的基础上,这是建立可靠的食物供应的关键,而且农业和畜牧业需要固定居住地,很多人定居才能催生文明古国的诞生。中南美雨量充分,河道众多,这就使得运输大量食物成为可能,就和欧亚大陆的古文明(也就是我们说的「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河流旁边一样,中南美也是依托于河流而诞生了古国。北美的大平原,除了因为南北通透导致极端天气频繁,也因为没有大江大河,广袤的平原和沙漠地带,难以运输,无法让较大范围居民互通有无,就算发展起农业,也难以从部落进化为国家,当年土著很多都是过着游牧生活,没有永久居住地,建立国家当然希望渺茫了。毕竟,你要谈得上「国家」,肯定不能满足于只养活一个部落,而是要联合很多部落,利用运输来连接这些部落,在古代,水路运输是大规模运输的基础,没有河流真玩不起国家来。不过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那美国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比河呢?其实还真有!大约在公元 800 至 1600 年间,沿着密西西比河周边地区,形成了基于农业的文明。密西西比文明毕竟还只是文明,还没发展成帝国,就衰落了,甚至都不是败给西方殖民者,在西方殖民者攻过来之前就 gg 了,虽然有一种说法是西方传过来的病毒灭了他们很多人口。现在密西西比文明留下的遗迹,就是这样的小土堆。这是复原图,可以看得出来,差不多就是中国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那么一个状态(可能还不到)的定居地状态。所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北美可能一个都不占。当然,这是以前,进入工业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北美(特指美国)这块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敌的地理特性,成了巨大的优势。所以,此一时彼一时,人类历史很多时候就是塞翁失马的故事重演而已。
知乎热门文章
人的这一生,运气真的比努力重要吗?
虚无主义,到底有多可怕?
当领导的为什么看不得员工清闲?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